路易絲・布爾喬亞布書工作坊(已結束) : 《縫織記憶的頌歌》
Louise Bourgeois Soft Books Workshop : "Ode to Weaving Memories"
2025.4.26 (六)
01:30 PM - 04:30 PM
路易絲・布爾喬亞布書工作坊(已結束):
《縫織記憶的頌歌》
Louise Bourgeois Soft Books Workshop -
"Ode to Weaving Memories"
2025.4.26 (六)
01:30 PM - 04:30 PM

《縫織記憶的頌歌》——路易絲・布爾喬亞布書工作坊
講師|楊芳宜、林資芬/藝術家
時間|2025年4月26日(六)13:30-16:30
地點|附屬商業棟-富邦A25園區(鄰近富邦美術館)
費用|$1,280(含材料工具、創作教學、展間導覽)
布料,柔軟卻堅韌,包覆著記憶的溫度。本次工作坊靈感來自路易絲.布爾喬亞(Louise Bourgeois)《比耶夫爾河的頌歌》(Ode à la Bièvre),以「堆疊的回憶」、「流動」、「頌歌」為核心概念,透過針線縫補時間,將溫暖的記憶編織成一本獨一無二的布書,留下時光的印記與情感的連結。
藝術家楊芳宜、林資芬將在本次工作坊,帶領參與者進入這場靜謐的對話。我們將翻開自己的過往,尋找那些藏在抽屜裡、衣櫥深處的碎布——舊衣的邊角,祖母留下的手帕,被時間洗得發白的棉布。這些不起眼的布料,承載著未曾言說的故事。
l 導覽與靈感啟發 —— 進入富邦美術館,透過作品導覽與討論,理解如何以布料轉譯記憶。
l 記憶的形狀與圖像 ——探索幾何圖形與情緒的關聯,透過設計與排列傳達個人故事與情感。
l 時光的縫合與訴說 ——使用舊衣物、鈕扣、線繩等材料,親手製作專屬於自己的布書。讓每一塊布料承載記憶與溫度,賦予新生命。
學員請自備2-3件不再穿的舊衣服、零碎布料等,在工作坊中運用創作。
活動流程:
13:00-13:25 報到
13:25-13:30 配戴導覽機、活動前說明
13:30-14:00 展間導覽
14:00-14:30 創作教學及示範
14:30-16:20 作品創作
16:20-16:30 分享及結尾
「縫紉是一種修復,一種情感的治癒。」透過這場工作坊,將一位特別的對象,或是一段珍貴的回憶,轉化為「布書」的形式珍藏,讓每一塊布料承載故事,在手與心的交織中,譜寫屬於自己的「頌歌」。
地點
富邦A25園區 - 附屬商業棟
110臺北市信義區松勇路3號
活動須知
活動須知
1. 為確保準備足夠的材料、用具,及妥善安排教學空間,請預先透過官網報名繳費。
2. 請確認E-Mail信箱是否收到系統自動寄送之報名明細與票券資訊;活動當日需憑電子票券驗證入場,每條條碼僅能掃描一次。
3. 活動開始前半小時開放報到集合,請提早於13:25前抵達,以利活動進行。
4. 進入展場請遵守本館參觀須知,依據工作人員引導及指示,勿擅動導覽機設定或不當使用,如有損毀照價賠償。
5. 為維持良好的活動品質與維護現場學員的收聽權益,活動進行中,請協助將手機、電子器材調整為靜音或震動。
6. 講解內容之智慧財產權歸導覽員及講師所有,請勿使用任何器材進行錄音、錄影,或將內容轉載於任何大眾媒體。
7. 主辦單位保留調整活動時間、地點、議程、講師之權利;若遇天災或不可抗力因素,主辦單位將保留舉辦與否之權利。
8. 活動名額及材料數量有限,報名後因故無法出席者,請於富邦美術館官網系統辦理退票,付款前請詳閱退票須知,確保退票之期限和規定。
9. 活動期間將進行錄影、拍攝,其影像供主辦單位日後教育推廣、成果紀錄及媒體露出使用。報名並出席活動者,即同意並授權主辦單位錄影、拍攝、修飾、使用其肖像之權利。若不同意授予肖像權者,請事先告知工作人員,將於錄影與拍攝時留意迴避。
10. 如有相關問題,請來信 [email protected],或於週一至週五上午10:00-12:00、下午14:00-18:00,撥打承辦專線:(02)6623-6771#308詹小姐。
退票須知:
1. ※註冊會員>「登入會員>訂票紀錄>退票」勾選欲退項目,完成退訂。
2. ※未註冊訪客>「電子信箱>查詢訂票紀錄>退票」勾選欲退項目,完成退訂。
3. 最遲須於活動日10(含)天前辦理退票。
4. 手續費為票券售價金額之10%
5. 款項將退至原購票信用卡 / LinePay系統,約7-10個工作日作業,逾期可向發卡行查詢到該筆款項。
6. ATM轉帳付款者,約20個工作日作業將匯款至所提供之指定帳戶。
※請留意,ATM轉帳付款時產生的轉帳手續費為銀行收取($30且不開立發票),如有退票情形(展覽、活動異動時的退票),轉帳手續費恕無法一併退還。
楊芳宜/藝術家
講師
台灣苗栗人,英國安格里亞魯斯金大學藝術管理碩士。擁有閩南與客家血統,造就長期對於跨角色與行為的研究熱忱。曾任企劃、設計師、博物館教育人員、策展與創作。
現從事藝術創作及教學,為「廢青不廢—不廢青年行動計畫」、「廢角」、「不廢跨村實驗室」發起人,持續分享不廢能量、策動群體參與「不廢行動」,努力實踐在當代社群影響與自然環境變遷下,個人自處與群體共創的可能性。

林資芬/藝術家
講師
畢業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學系,現生活和工作於台北的林資芬,是一位纖維藝術創作者。2018年成立品牌《鉤鉤子Gogozi Crochet》,視開發眾人對織品的想像力為使命。她擅長以當代廢棄物、日常不被注意到的生活物件作為創作媒材,並從路上觀察、生活紋路採集與跨文化交流中找尋自我定位與認知。過去設計工作的背景,培養出探究的喜好與特殊的觀察視野,亦讓她在看待事物的角度上往往從本質的探索切入,她的創作以有機的造型語彙,詮釋環境議題與自然現象,進而引發人們對文化與自然等面向的關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