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從白盒子到黑箱:展場空間如何轉化光影作品》 : 安東尼・麥考爾特展技術示範講座
“From White Cube to Black Box: How Exhibition Spaces Transform Light and Shadow Works” : Anthony McCall: Technical Demonstration Lecture
2025.11.14 (五)
07:00 PM - 08:30 PM
《從白盒子到黑箱:展場空間如何轉化光影作品》:
安東尼・麥考爾特展技術示範講座
“From White Cube to Black Box: How Exhibition Spaces Transform Light and Shadow Works” -
Anthony McCall: Technical Demonstration Lecture
2025.11.14 (五)
07:00 PM - 08:30 PM

安東尼・麥考爾特展技術示範講座
《從白盒子到黑箱:展場空間如何轉化光影作品》
時間|2025.11.14(Fri.)19:00–20:30
地點|附屬商業棟・富邦A25園區(台北市信義區松勇路3號)
講師|胡縉祥/媒體藝術家、黑川互動媒體藝術總監
活動報名
名額有限,請事先網路預約報名,現場憑《安東尼・麥考爾:在光中遇見你》特展票根、QR Code或相關購票證明入場!
注意事項
講座活動時間美術館已閉館,因此無法現場購買特展門票,敬請先完成線上購票,或提前於開館期間(收銀時間11:00-17:30,週二休館)完成購票。
「安東尼・麥考爾:在光中遇見你」特展回顧藝術家從1970年代行為影像《火之景觀》到經典「固體光」系列的創作歷程,展覽呈現光如何從無形介質轉化為可穿越的雕塑,觀眾在煙霧、投影與時間交織的空間中,成為作品的一部分。
本講座特別邀請黑川互動媒體藝術總監胡縉祥,以豐富的技術與創作經驗,帶領觀眾穿梭於藝術與工程之間,揭示光影作品生成的奧秘與展場空間的轉化力量。講座結合現場技術示範,讓觀眾親眼見證光影作品如何生成:
· 投影機設定:角度、亮度如何塑造光的「形體」。
· 煙霧濃淡控制:霧氣的擴散決定光束的「可觸性」。
· 音效串接:聲音節奏與光的節拍如何共振,營造沉浸氛圍。
· 現場示範:投影 × 煙霧 × 音效整合,讓光束在空氣中「成形」。
這場講座不僅揭開作品的幕後,也將引導觀眾思考:在當代媒體藝術中,技術是否只是輔助?或它本身就是藝術語言的一部分?每一次投影、每一次煙霧的流動,都是時間與空間的再創造。
對藝術與設計專業人士而言,這是認識光影作品製作邏輯與展場工程整合的珍貴機會;對一般觀眾而言,這是一場打開幕後機制、理解創作過程的「光影開箱」。
地點
富邦A25園區 - 附屬商業棟
110臺北市信義區松勇路3號
活動須知
網路預約報名,現場憑《安東尼・麥考爾:在光中遇見你》特展票根、QR Code或相關購票證明入場!
1. 因坐位與空間有限,請預先透過富邦美術館官網預約報名。
2. 請確認E-Mail信箱是否收到系統自動寄送之報名票券資訊;活動當日需驗證入場確認為網路報名正取。
3. 講座開始前半小時開放報到,活動依報到順序入席,建議您提早入座,確保席次。
4. 為維持良好的活動品質與維護現場學員的聽講權益,講座進行中,請協助將手機、電子器材調整為靜音或震動。
5. 請準時於講座現場報到,敬請尊重主講人與主辦單位之席位安排,為共同維護聽講權益,
6. 講座進行期間勿擅自離席;講座開始時,遲到入場者請務必保持安靜入場。
7. 演講內容之智慧財產權歸演講者所有,請勿使用任何器材進行拍攝、錄音、錄影,或將內容轉載於任何大眾媒體。
8. 活動期間將進行錄影、拍攝,其影像供主辦單位日後教育推廣、成果紀錄及媒體露出使用。報名並出席活動者,即同意並授權主辦單位錄影、拍攝、修飾、使用其肖像之權利。若不同意授予肖像權者,請事先告知工作人員,將於錄影與拍攝時留意迴避。
9. 主辦單位保留調整活動時間、地點、議程、講師之權利;若遇天災或不可抗力因素,主辦單位將保留舉辦與否之權利。
10. 說明未臻完善之處或活動詢問,請於上班時間週一至週五10:00-18:00,撥打承辦專線:(02)6623-6771# 308詹小姐,或來信heather.chan@fubonartmuseum.org
本講座活動如額滿,則開放現場候補,候補辦法:
1. 講座活動當日下午18:30開始「富邦A25園區 附屬商業棟 The Pavilion」入口發放候補號碼牌。
2. 現場候補號碼牌至多發放至30位,額滿為止。
3. 候補學員入場人數視現場正取學員報到情形開放,恕不保證一定入場。
4. 已領取號碼牌者,請於18:55前準時至入口報到,逾時不候。
胡縉祥/媒體藝術家、黑川互動媒體藝術總監
講師
胡縉祥,媒體藝術家,從互動藝術出發,擅長以新媒體技術作為創作語彙,探討人與科技、網路、空間之間的感知與關係。善於整合團隊、概念與技術,執行具國際規模之科技藝術計畫,並以結合空間、聲響與不限媒材的視覺設計,創造具有敘事性的數位體驗作為創作核心。
作品曾獲義大利拉古納國際藝術獎、日本福岡404電子藝術節、台北數位藝術獎、全國美展新媒體金獎等。2013年獲國立台灣美術館與荷蘭 V2_動態媒體藝術中心駐村創作。
2016年創立「黑川互動媒體藝術」,以跨領域團隊協作模式,參與國內外大型藝術節、展覽與藝博會。2019年獲 SIGGRAPH Asia XR 類「最佳技術獎」與「觀眾票選獎」,2025年受邀參展捷克 Signal Festival 與羅馬尼亞 RADAR Festival。其創作關注科技與情感、資料與身體、虛擬與空間的交錯關係,致力於打造具敘事性、沉浸式、富人文溫度的科技藝術體驗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