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象派特展專題講座–攜光而行 2(已額滿) : 印象派的航海記:西方風景的跨洋旅行與再觀看
Impressionism Lecture 2 : Voyages of the Impressionists: Transatlantic Travels and Re-Viewing of the Impressionists
2025.8.16 (六)
02:00 PM - 04:00 PM
印象派特展專題講座–攜光而行 2(已額滿):
印象派的航海記:西方風景的跨洋旅行與再觀看
Impressionism Lecture 2 -
Voyages of the Impressionists: Transatlantic Travels and Re-Viewing of the Impressionists
2025.8.16 (六)
02:00 PM - 04:00 PM

印象派特展專題講座–攜光而行 2
印象派的航海記:西方風景的跨洋旅行與再觀看
時間|2025/8/16(六)14:00-16:00
地點|附屬商業棟-富邦A25園區(鄰近富邦美術館)
講者|莊憶萱/巴黎南特爾第十大學藝術史博士
活動報名:
網路預約報名,現場憑《印象派—從莫內到美國:光・跨越海洋》特展票根、QR Code或相關購票證明入場!
1. 因坐席與空間有限,請預先透過富邦美術館官網預約報名。
2. 講座需憑《印象派—從莫內到美國:光・跨越海洋》門票票根、QR Code等相關購票憑證入場。
十九世紀的繪畫,不僅描繪風景,更隨著歷史脈動一同啟航。印象派的作品自法國啟程,經由展覽、收藏與文化外交的航線,橫渡大西洋,在美國落地生根。這是一段跨越語言、制度與審美觀的流動旅程,也是一場圖像如何航行、轉譯與再觀看的現代敘事。
藝術史學者莊憶萱博士,將從這些來自法國與美國的風景畫出發,解析印象派如何在不同國度被接受與轉化,進一步探討十九世紀視覺文化如何與地理空間、跨洋航線、美術館典藏與國族想像彼此交織。
畢沙羅筆下的港口景觀,到西斯萊描繪郊區的生活景觀,皆體現了印象派對於感知與日常的細膩捕捉。而在大西洋彼岸,英尼斯與特里恩融合法國巴比松畫派的自然觀,發展出具有靈性深度的美國風景畫;薩金特、哈薩姆與本森等人,則帶著歐洲寫生經驗回到美洲,開展屬於美國印象派的視覺語彙與文化認同。
當圖像登船遠行,當光與風景被不同文化重新觀看,讓我們一起展開一場跨越畫布與地圖的視覺航行。
地點
富邦A25園區 - 附屬商業棟
110臺北市信義區松勇路3號
活動須知
活動須知
網路預約報名,現場憑《印象派—從莫內到美國:光・跨越海洋》特展票根、QR Code或相關購票證明入場!
1. 因坐位與空間有限,請預先透過富邦美術館官網預約報名。
2. 請確認E-Mail信箱是否收到系統自動寄送之報名票券資訊;活動當日需驗證入場確認為網路報名正取。
3. 講座開始前半小時開放報到,活動依報到順序入席,建議您提早入座,確保席次。
4. 為維持良好的活動品質與維護現場學員的聽講權益,講座進行中,請協助將手機、電子器材調整為靜音或震動。
5. 請準時於講座現場報到,敬請尊重主講人與主辦單位之席位安排,為共同維護聽講權益,
6. 講座進行期間勿擅自離席;講座開始時,遲到入場者請務必保持安靜入場。
7. 演講內容之智慧財產權歸演講者所有,請勿使用任何器材進行拍攝、錄音、錄影,或將內容轉載於任何大眾媒體。
8. 活動期間將進行錄影、拍攝,其影像供主辦單位日後教育推廣、成果紀錄及媒體露出使用。報名並出席活動者,即同意並授權主辦單位錄影、拍攝、修飾、使用其肖像之權利。若不同意授予肖像權者,請事先告知工作人員,將於錄影與拍攝時留意迴避。
9. 主辦單位保留調整活動時間、地點、議程、講師之權利;若遇天災或不可抗力因素,主辦單位將保留舉辦與否之權利。
10. 說明未臻完善之處或活動詢問,請於上班時間週一至週五10:00-18:00,撥打承辦專線:(02)6623-6771# 308詹小姐,或來信heather.chan@fubonartmuseum.org
本講座活動如額滿,則開放現場候補,候補辦法:
1. 講座活動當日下午13:30開始「富邦A25園區 附屬商業棟 The Pavilion」入口發放候補號碼牌。
2. 現場候補號碼牌至多發放至30位,額滿為止。
3. 候補學員入場人數視現場正取學員報到情形開放,恕不保證一定入場。
4. 已領取號碼牌者,請於13:55前準時至入口報到,逾時不候。
莊憶萱/巴黎南特爾第十大學藝術史博士
講師
獨立研究者。畢業自中央大學法文系與藝術學研究所,曾獲得教育部公費留學獎學金赴法研讀當代藝術理論,2021年以當代藝術家的仿調查為主題獲得巴黎南特爾第十大學博士學位,2022年回台後陸續任教於淡江大學法文系所、逢甲大學通識中心與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所,負責課程包含法國現代戲劇、法國文化政策、西方現代旅行歷史、西方現代藝術,與當代藝術家書冊等。2024年曾獲得國科會延攬博士後研究員補助,完成美國藝術家盧薛(Ed Ruscha)的《二十六個加油站》(Twentysix Gasoline Stations) 作品研究。
研究領域主要涉及文學敘事、攝影與現當代藝術史。碩士階段研究法國當代藝術家蘇菲.卡勒(Sophie Calle)橫跨文學與藝術的自傳書冊作品,並獲得世安美學論文獎。博士階段關注西方現代調查的文化史與調查作為知識型態的局限,以及藝術家的創作如何逆向地顛覆調查既有的知識論。博士後研究則提出當代藝術家書冊作為創作類型,除了蘊含有內容與形式交疊的時空序列,更反映書頁的連續性視點背後所蘊含1960年代衛星發展的全球視野,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《藝術學研究》期刊。目前研究包含超現實主義的拼貼小說、法國當代藝術家的書寫,以及與不同機構合作的展覽研究,期待未來有更多新的研究視野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