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展主題講座(已額滿) : 記憶、幻想與恐懼-從布爾喬亞的創作看藝術的療癒力量
Lecture : Memory, Fantasy, and Fear: The Healing Power of Art in the Work of Bourgeois
2025.5.25 (日)
02:00 PM - 04:00 PM
特展主題講座(已額滿):
記憶、幻想與恐懼-從布爾喬亞的創作看藝術的療癒力量
Lecture -
Memory, Fantasy, and Fear: The Healing Power of Art in the Work of Bourgeois
2025.5.25 (日)
02:00 PM - 04:00 PM

記憶、幻想與恐懼-從布爾喬亞的創作看藝術的療癒力量
講者|吳瑪悧/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藝術學院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名譽教授
時間|2025年5月25日(日)14:00-16:00
地點|附屬商業棟-富邦A25園區(鄰近富邦美術館)
報名:
網路預約報名,現場憑《路易絲.布爾喬亞》票券入場!
1. 因坐席與空間有限,請預先透過富邦美術館官網預約報名。
2. 講座需憑《路易絲.布爾喬亞》門票、QR Code等相關購票憑證入場。
吳瑪悧教授,作為一位深具情感與空間表現力的創作者,將帶領我們進入路易絲.布爾喬亞的藝術世界,探索她如何通過雕塑、繪畫與裝置作品,表達那些充滿張力的情感與身體語言。
布爾喬亞的創作從繪畫到雕塑,再到裝置的媒材轉變,展現了她對情感表達的多元探索。初期,她以繪畫表達內心的糾結與恐懼,隨後轉向雕塑,將情感具象化並與觀者建立互動。在《蜘蛛》中,母愛的雙重性被具象化為強烈的視覺語言,而在《比耶夫爾河的頌歌》裡,織品被用來表達時間與記憶的流動,情感的湧動融入作品中。布料作為媒材,承載著她對母性、家庭與回憶的探索,呈現情感的脆弱與力量並存。
吳瑪悧教授在創作中同樣深入探索身體語言與情感的邊界。她的雕塑作品關注情感在空間中的流動與沉澱,將情感轉化為具象的形式。在這場講座中,將分享布爾喬亞如何在雕塑語言中突破創作界限,將身體與空間的互動轉化為情感的表達,讓觀者在物理與心理的層面上都能感受到情感的變化。
地點
富邦A25園區 - 附屬商業棟
110臺北市信義區松勇路3號
活動須知
1. 因坐位與空間有限,請預先透過富邦美術館官網報名繳費。
2. 請確認E-Mail信箱是否收到系統自動寄送之報名票券資訊;活動當日需驗證入場確認為網路報名正取。
3. 講座開始前半小時開放報到,活動依報到順序入席,建議您提早入座,確保席次。
4. 為維持良好的活動品質與維護現場學員的聽講權益,講座進行中,請協助將手機、電子器材調整為靜音或震動。
5. 請準時於講座現場報到,敬請尊重主講人與主辦單位之席位安排,為共同維護聽講權益,
6. 講座進行期間勿擅自離席;講座開始時,遲到入場者請務必保持安靜入場。
7. 演講內容之智慧財產權歸演講者所有,請勿使用任何器材進行拍攝、錄音、錄影,或將內容轉載於任何大眾媒體。
8. 活動期間將進行錄影、拍攝,其影像供主辦單位日後教育推廣、成果紀錄及媒體露出使用。報名並出席活動者,即同意並授權主辦單位錄影、拍攝、修飾、使用其肖像之權利。若不同意授予肖像權者,請事先告知工作人員,將於錄影與拍攝時留意迴避。
9. 主辦單位保留調整活動時間、地點、議程、講師之權利;若遇天災或不可抗力因素,主辦單位將保留舉辦與否之權利。
10. 說明未臻完善之處或活動詢問,請於上班時間週一至週五10:00-18:00,撥打承辦專線:(02)6623-6771# 308詹小姐,或來信[email protected]
吳瑪悧/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藝術學院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名譽教授
講師
藝術家,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名譽教授。1985畢業於德國杜塞道夫藝術學院。1990年代,她擔任遠流藝術館叢書主編,透過翻譯引介西方前衛藝術思潮。同個時期,她協助籌備台灣視覺藝術聯盟、女性藝術協會,並透過藝術村的共同研究,對文化政策產生重要影響。
而她的個人創作致力於觀念藝術與行動,善於處理連結歷史、政治與社會議題。1995年台灣首度參與威尼斯雙年展,她是展出藝術家之一。2000年以來,她的藝術實踐進一步拓展至生態環境與社會參與式藝術,作品於新加坡雙年展(2022)、台北雙年展(1998, 2008)、福岡亞洲美術三年展(2005)及昆士蘭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(1999)等展出,2023年於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『盪—吳瑪悧個展』。
2016年她獲頒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,2018年共同策劃第十一屆台北雙年展,2020年起擔任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『藝術轉動社區』計劃主持人。2022年她獲得洛克斐勒基金會獎助,到義大利Bellagio 中心駐村。
